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有的放矢)

发布时间:2024-06-04 12:12:33 来源: sp20240604

  地为粮之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不稳固。新征程上,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尊重规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久久为功,进一步采取过硬实招,加强耕地保护。

  守好耕地数量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对划定的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耕地用途管控,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确保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切实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大力推进土地利用计划“增存挂钩”,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严控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坚持“以补定占”,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

  不断提升耕地质量。耕地质量决定粮食产量。要大力提升耕地质量,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全面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研究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强化水源、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实现耕地高效、可持续利用。利用好耕地资源,既要算眼前账,也要算长远账。要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多得利,让地方抓粮有义务、有责任。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承包合同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与此同时,保护好耕地生态,扎实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持续优化肥料投入品结构,增加有机肥使用,推广肥料高效施用技术,积极稳妥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0日 09 版)

(责编:袁勃、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