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包样品茶讲明白增收账(在现场)

发布时间:2024-06-05 05:08:32 来源: sp20240605

  日头升得高,村子后山的万亩茶园被晒得发亮。在村干道上踱步几个来回后,拍拍身上的灰,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林勇灵拿起电话说:“走!咱再去林瑞琼家试试。”

  电话那头,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驻村第一书记杨振伟拿上纸笔,口袋里装上两包不同的乌龙茶。“一会儿有妙用!”杨振伟拉着正好到村考察的鑫茗(漳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连铭一起,脚步飞快。

  记者跟着二人走到村东头,73岁的林瑞琼正在家门口拣菜:“看看,这芥菜多水灵!”手里忙着,还不忘对儿媳林巧梅念叨:“咱们还指着那块地吃新鲜菜,修路占菜地,我可不同意。”

  说话间,杨振伟的声音从门外传入:“瑞琼姨,今天我们来找你泡茶了。”二人直奔大厅茶桌:“这是今年咱村老茶树新出的铁观音,都来尝尝。”

  烧水、沏茶、去沫、出汤,土黄色的茶汤摆上桌面,大家端杯啜饮。“这茶咋有股泥巴味呢?”林瑞琼眉头一皱,快人快语,“咱村的老茶树出啥问题了吗?”林巧梅紧接着说:“这茶叶怎么拿得出手,卖得出去吗?”

  “这是因为品种退化了。20多年的老茶树,以前化肥用得多,土壤都板结了。”林连铭也是先锋村人,对村里茶园的情况摸得清,这几年他带着村民推广茶树新品种、研发生态茶园种植模式,效益比往年高了不少。

  倒出茶渣,重新烧水冲泡,随着墨绿色叶片翻滚、舒展,金黄色茶汤在阳光照射下泛着光泽,茶香溢出盖碗,满屋清香扑鼻,再次端起茶杯,林瑞琼一脸惊喜:“好茶!这也是咱村产的吗?叫什么名字?”

  “金观音,从省里农科院引进的新品种,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地里套种油菜、大豆固氮磷钾,效益比以前高六成以上。”见林瑞琼感兴趣,林勇灵接过话头,“可惜运苗上山,村里路还不通。您种菜的那块地,20多平方米,正好在规划的路中心。您再考虑考虑?”

  “这么一说,是件好事。”林瑞琼有些犹豫,眼神止不住地往门口那捆芥菜上瞥。

  “咱们一起算一算。”掏出准备好的纸笔,杨振伟在纸上画出“过去”“以后”两栏,“路通以后,算效益,单亩效益提升六成,你家十几亩茶园收益可观;算生态,生态茶园改良土壤,地肥以后种啥都不成问题;算精神文明,村容村貌提升了,基础设施改善了,以后发展生态游、研学游,你家临街一楼还能开个小餐馆……”林瑞琼听得认真,不住点头。

  “这路要不要修?”林勇灵问。林瑞琼答得干脆:“修!菜地我‘让’了。”

  大厅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林瑞琼起身说:“中午大家都别走了,我炒炒这捆芥菜,尝尝我的手艺!”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年的龙峰乡(今仙都镇先锋村)探索总结出“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经验。进入新时代,仙都镇积极传承创新,推广“对比算账”群众工作法:比产业引领、比生态宜居、比邻里和谐、比组织战斗力;算经济效益账、算绿水青山账、算精神文明账、算干群关系账、算生活美好账。

  践行群众路线,促和谐、谋振兴。当地不断提升村庄宜居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导群众通过茶园流转、科学管理、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快培育发展金观音、金牡丹等高优品种。2023年,仙都镇农民人均收入达2.8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9日 04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