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春满城

发布时间:2024-06-04 14:34:34 来源: sp20240604

b82207d39e7e52d3cc0345ccd3e14fd8_20240601122951728t3697.png

广州·木棉花

锦葵科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可达25米,树皮灰白色,树冠呈圆形或椭圆形。

木棉长出的花朵称为木棉花,花开时灿烂热烈,花色鲜艳,有红、橙红、黄3种花色,花期在3—4月。木棉主要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北纬26度为其分布的北限,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等地均有分布。

资料来源: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赏花

姚黄魏紫向谁赊,

郁李樱桃也没些。

却是南中春色别,

满城都是木棉花。

——宋·杨万里

微信图片_20240531152432.png

广州市民在木棉花下骑行。

黄 剑摄(人民视觉)

木棉花开春满城

人民日报记者 陈伟光 罗艾桦 姜晓丹 邓剑洋

阳春时节,木棉花开,广州城内,如炬似火。

广州四季花开,素有“花城”之美誉,市花木棉花更是深受市民喜爱。

广州好,人道木棉雄。你见过什么样的木棉花?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木棉花开,春光大好,万物复苏,景致时新。

——“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大地辽阔,木棉盛开,红云如瀑,赤焰灼灼。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艳而不俗,热情夺目,英气勃勃,尽显风骨。

广东有句俗语,“木棉花开,冬不再来”。春光大好的广州城里,木棉花的古韵延绵至今,焕发新意。

源与流

木棉花和岭南渊源深厚,灿烂的木棉自古就受到当地人的钟爱。

《西京杂记》载,南越王赵佗献汉室木棉树一株以作进贡。

宋代《南海百咏》曾记载,唐代会昌年间,时任广州节度使卢钧带领百姓疏通甘溪通航,在两岸广植树木。“夹溪南北三四里,皆植刺桐、木棉,旁侧平坦大路。”

明末清初,木棉一次次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

名列“岭南三大家”的屈大均这样写道:“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怜……”雄奇绚丽的诗句使木棉花形象跃然纸上。

20世纪以来,木棉花红艳如火的花朵,成为革命精神的象征。

1982年4月,广州市政府成立市花评选委员会,发动全市人民评选市花,参与人数超过70万。

推荐的候选市花多达58种。最终,木棉花以75.9%的得票率获得了最高投票数。评委会一致认为,木棉花代表着广州包容开放的文化底蕴和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

当年6月1日,经广州市政府批准,木棉花正式成为广州市花。

花与城

木棉花,开在树上;木棉树,长在大街小巷。

木棉花盛开时,花朵火红热烈,不褪色、不萎靡,花期一过决然落土,不容半点凋零,因此木棉花被誉为“英雄花”。

广州,也正是一座散发英雄气的城市。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位于广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曾任第六届所长。1926年,300多名进步青年被当地共产党组织选送来到广州农讲所,毛泽东为学员们授课。广州农讲所如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全国农民运动骨干,以独有的辐射力,影响着中华大地。

1954年,为纪念广州起义烈士,广州修建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规划中就确定要在高耸的烈士纪念碑四周遍植密林和木棉树。英雄花开,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红色,就是广州的城市底色。

在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广州,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一个个热血浇灌的红色地标,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有力见证。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广州拥有21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112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9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广州,英雄花开在历史,开在当下,更开在未来。

情与韵

广州人的春天,从一朵木棉花开始。

这个季节,大街小巷,寻芳可见,满树红花高擎入天,独秀于林,犹如一朵朵红云飘浮于云山珠水间,描绘出广州最美的春天。

广州人民公园里,194岁的木棉迎春而绽,树姿巍峨,高大挺拔;中山纪念堂350多岁的木棉树,也在早春开出了第一朵英雄花。

英雄花象征的红色精神,寄托着广州人民的真挚情感与美好愿望。

你看,春光融融的广州城里,“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就成为一种新潮,人们纷纷拍照记录、打卡留念。

赏英雄花、游英雄城、传英雄志、弘英雄气,红色基因融入城市文化肌理,不断激励着今天的人们奋发前行。

从一朵木棉花,看见一片红色景,读懂一座英雄城。花与城相映,根与魂相承,在火红的英雄花海里,一个创新有活力的广州,正谱写新的英雄诗篇。

“英雄花开英雄城,铭记前人再冲再获胜,追求知识我要凭耐性,从来未去走捷径……”在广州的校园里,一首粤语童歌时常响起,孩子们优美的童声,余韵悠长、催人奋进,伴着朵朵盛开的英雄花,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广州开展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

讲好木棉故事 播下红色种子

人民日报记者 姜晓丹

木棉盛开,如炬似火。2023年3月1日,“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在广州启动,奏响“赏英雄花 游英雄城 传英雄志 弘英雄气”的雄迈序曲。一个多月来,广州举办各类红色文化活动6000多场次,线上线下6000多万人次参加,全媒体报道1.5万多篇次,阅读量达数亿人次。

夜幕降临,周六的广州北京路热闹依旧,人来人往。

当日晚上8点,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学生登上广州市青年文化宫“橱窗剧场”,带来“英雄花开英雄城”红棉之夜的专场演出。

红色大幕徐徐展开,一群学生首先带来了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少年》,不少路过的市民游客纷纷驻足拍照、聆听优美的歌声。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样公共、开放的舞台上表演,特别兴奋和激动。”演出学生代表张楠表示,这次活动给了青少年一个展示平台,用歌声传达对祖国、对广州的爱。

不断挖掘身边的故事,学生群体在此次“英雄花开英雄城”的系列活动中成了主角。

在广州文化艺术村一株高大挺拔的百年木棉下,许多学生与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陈永锵一起写生交流。

陈树人纪念馆内,广州中小学师生木棉主题作品展举办,广州市各中小学甄选出的150幅作品入选,充分展示了广大师生对木棉形象的精彩描绘,以书画形式歌颂红棉文化,礼赞时代风貌。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里,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在国防教育展演活动中带来的军体拳、格斗操表演精彩纷呈。

红棉舞台上,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启动红色剧本游《前往南方的号召》,广州起义纪念馆推出《1927·广州起义英雄人物之高恬波》红色动漫图书及视频,华南理工大学上演原创歌剧《刑场上的婚礼》等,使红色文化史料从历史档案中“走”出来,重现英雄模范英勇事迹,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情境感召力。

英雄精神代代相传,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广州通过多彩活动,讲好“英雄花开英雄城”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校对:王朝全

来源:中国城市报

(责编:赵欣悦、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