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的“美国梦”

发布时间:2024-06-04 17:40:38 来源: sp20240604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最新出版的2024年第22期《瞭望》新闻周刊刊发记者柳丝采写的报道《买不起的“美国梦”》。全文如下:

美国有一条百年公路——66号公路。它从位于中部的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密歇根湖畔,一直延伸到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的太平洋海岸,跨越8个州和3个时区,全长约4000公里,1926年被认定为美国第一条全天候高速公路。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其1939年发表、获普利策奖的小说《愤怒的葡萄》中这样描述它:66号公路是母亲之路,是飞翔之路。

66号公路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它象征着流动和对“美国梦”的追求,见证了这个国家西部开发的历史,也在大萧条时期为沿途城镇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

小说中,曾有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沿着这条路,向西开拓新生活,寻找“美国梦”。电影中,阿甘也是沿着这条公路奔跑。

然而,如今的66号公路沿途,至少有20万座建筑被遗弃,曾经的繁华之地沦为一座座人烟稀少的“鬼城”,就像正在迷失的“美国梦”,只余下怀旧之情。

“这条路一直是一面镜子,反映着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沃利斯说。

340万美元一个梦

“一对夫妇,两个孩子,一套房子,还有一辆车和一只宠物。”这是一个经典的“美国梦”,象征着经济上的成功和生活的舒适。

这个目标看上去不难实现。但是,现在的美国老百姓真的能负担得起这样一个“美国梦”吗?

研究发现,如今实现“美国梦”的成本,要比大多数美国人一生的收入高很多。

今年,美国“查利率”网站在一项研究中详细计算了美国50个州“美国梦”的真正成本。计算项目包括食品杂货、宠物护理、抵押贷款、医疗保健、公用事业、教育和儿童保育等支出。算出来的结果是,目前夏威夷州的“美国梦”最贵,每年实现成本超过26万美元,接下来是加州的近24.5万美元,最便宜的密西西比州也需要近11万美元。

与“美国梦”的成本相比,美国人的收入是怎样的情况?在密西西比州,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略低于5.3万美元,大约只付得起半个“美国梦”;夏威夷州中位数约9.5万美元,加州约9.2万美元,离“美国梦”的差距比密西西比州更远。

该网站首席数据研究员安德鲁·默里说:“最终,这项研究凸显了美国人要想舒适地过上四口之家的生活,必须攀登多么高的一座山。”

《今日美国报》的另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四口之家每年要为“美国梦”花费约13万美元。而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约为7.4万美元。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实现“美国梦”是一个人生目标,那就不能局限于以年度数字来衡量,要以一生的数据来计算。那么,这个结果又是怎样的?

根据金融网站“投资百科”去年12月发布的一项报告,从结婚到攒钱退休,美国人一生大约需要340万美元才能实现“美国梦”,而美国人一生的平均收入约为230万美元。

网站主编凯莱布·西尔弗说:“‘美国梦’之所以成为搜索次数最多的词语之一,是因为人们认为它离他们越来越远。”

一代人未曾见过的通胀压力

“可悲的是,‘美国梦’已经破灭。”2015年6月16日,特朗普在宣布竞选美国总统时这样说。

“如果我们再什么都不做,我担心‘美国梦’将彻底不复存在。”2023年8月,在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首场共和党内竞选人电视辩论中,总统竞选人维韦克·拉马斯瓦米如是说。

总统竞选人的话是为了吸引选民,但他们口中的这些担忧,反映的却是许许多多美国人的现实焦虑。

这种焦虑可以从美国社会宗教研究所与布鲁金斯学会联合进行的2023年美国价值观调查中读出一二:72%的美国人担心没有足够的钱过退休生活;超过60%的美国人担心无法负担医保、住房或日常开销;55%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糟糕;77%的美国人认为国家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通向“美国梦”的路变得越来越虚幻。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400万美国家庭失去了房子,超过900万人失去了医疗保险,近11万亿美元的家庭财富蒸发……美国中产阶层面临崩溃之际,政府救市计划救的既不是普通百姓,也不是一般金融机构,而是大金融资本的坏账。

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出台多轮量化宽松政策,新冠疫情暴发后,美联储又祭出无限量化宽松,将通胀推升至40年来高点,给美国带来“一代人未曾见过的通胀压力”。去年3月起,美联储又猛踩刹车,开启加息和缩表进程,但通胀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2021年以来,美国的年均通胀率超过5%。与此同时,消费者价格指数飙升,在截至今年3月的12个月内上涨了3.5%。美国民众对通胀的预期在不断上升,5月份一年期通胀预期从4月份的3.2%上升至3.5%,五年期通胀预期则从4月份的3.0%上升至3.1%。

高通胀对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影响最为明显,这意味着同样数额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少了。如今,汽油、食品、汽车、住房等价格全面上涨,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持续飙升。

而美国民众的工资涨幅却跟不上通胀,意味着其购买力正在迅速被通胀吞噬。去年1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美国工薪阶层表示,过去12个月他们的工资涨幅落后于通胀步伐。即便去年美国汽车行业罢工最终赢得了大幅涨薪,工人薪资依然跑不赢这些年的通胀。

由于越来越多的美国普通家庭担心生活成本上升和失业问题,5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六个月来最低。同时,美国就业形势走低,今年4月份雇主雇用的工人数量降至六个月来最低水平。

残酷的现实正在击溃美国民众的“美国梦”,悲观情绪正在各个群体中蔓延,尤其是年轻一代,已经放弃了“美国梦”。很多30岁及以下人群正在将“美国梦”重新定义为:专注于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过上最好的生活。

美国广播公司和民调机构益普索最新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表示“美国梦”仍存在。

美国《大西洋》月刊的文章说,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我们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的问题正在以比我们找到解决方案更快的速度成倍增加”。“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剧烈断裂。这是一种全新的美国悲观主义。”

平等仅仅是个梦想

“美国梦”作为美国国家叙事中的一种理想,也被认为是“平等、自由、民主”的代名词。其最原始版本可追溯至美国建国时的《独立宣言》。

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平等从“美国梦”诞生之日起就仅仅是个梦想。

当时,美国独立了,奴隶却没有。绝大多数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等——都蓄养着大量奴隶。当时有报纸这样评论:“这世界上最荒唐的事,莫过于一个美国的革命者右手签着《独立宣言》,左手拿起鞭子抽向他那满眼恐惧的奴隶。”

1787年,在奠定美国政治根基的制宪会议上,出席会议的代表们无一不是社会精英或富人。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在《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一书中详细列举了制宪会议55名代表的经济状况:40人拥有公债券,14人是土地投机商,24人是高利贷放贷人,15人是奴隶主,11人从事商业、制造业和航运业。没有一个人代表小农和手艺人的利益,尽管他们当时占美国人口的大多数。

制宪会议上确立的美国宪法,以“我们合众国人民”开篇,确立了“我们人民”的一系列权利。然而,“我们人民”一词却是有特定范畴的。美国宪法通篇对“奴隶”二字难以启齿,却用“其他人”或“某些人”的表述来将他们排除在正常人之外,一个黑人仅被视为五分之三个人,印第安人更是连人都不算。参加制宪会议的南卡罗来纳州代表约翰·拉特利奇当时这样谈到宪法对“人口”的算法:“宗教和人性与此无关,利益才是唯一的考量。”

“美国梦”一词真正被提出来是在1931年。那一年,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特鲁斯洛·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写道:“在美国梦的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变得更好,更富裕,更丰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或成就享有机会。”

近百年间,这段描述曾吸引和激励世界各地的移民去美国寻梦,他们以为“美国梦”不仅是对财富的追求,还代表着跨越社会阶层的机会。

然而,从“美国梦”一词诞生的背景来看,这个词与其说是提出美好的理想,不如说是对现实的反思。

彼时,美国“镀金时代”落幕不久。在“镀金时代”,美国完成了向工业资本主义的转型,经济实现了大发展,一些人白手起家成为铁路大亨、石油大王,成就了一批一夜暴富的神话。随后,实现暴富的投机商人又进化成了垄断资本家或寡头,洛克菲勒、范德比尔特、摩根、卡内基等家族从此诞生,成为控制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庞大力量,也掌控了更多普通美国人的命运。

当时,美国1%的家庭拥有的财富比其余99%的家庭都多。《费城时报》在1900年就看清了本质:美国创造了“财富的私人垄断、政府的私人垄断、教育的私人垄断,甚至是道德的私人垄断以及生产条件的私人垄断”。

在“镀金时代”,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在美国流行开来,竞争被视为自然法则。在寡头制定的规则下,广大美国民众无法靠个人努力获得富裕生活乃至实现阶层向上流动时,听到的常常是“适者生存”。

“镀金时代”之后的“进步时代”,要回应之前不受监管的资本主义。但是,这段时期很快就结束了。接踵而至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也正是“美国梦”一词正式诞生的年代。

人们用“美国梦”这个词来抗议不平等,提醒普通民众如果要实现机会均等,就得遏制垄断资本主义。

然而,时至今日,机会均等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仍是奢侈品。

美国“机遇洞察”组织统计了1970年以来50年的数据称,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发现,实现“向上流动”日益困难。

50年来,中产阶层在美国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下降了19个百分点,而富人阶层在美国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提高了20个百分点。

今年3月,美联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末,美国前1%富人的财富达到了44.6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根据美联储的定义,财富超过1100万美元的人为美国最富的1%。后50%的人在整个2023年增加的财富,只相当于最富1%的人在一个季度内积累财富的十分之一。

“我们已经偏离了‘平等、自由、机会和民主’的理想。”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莱昂哈特如此感叹破碎的“美国梦”。

(责编:林凡巽、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