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发展呈现蓬勃生机(光影视界)

发布时间:2024-06-05 05:57:15 来源: sp20240605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

  家长与孩子在首届中国(北京)动画周上观看展出的皮影。   陈晓根摄

  浙江省临海市“熊出没”动画主题乐园。   王华斌摄

  核心阅读

  据有关方面统计,2013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为870.85亿元,2023年仅广州的动漫游戏集群营收就有约1300亿元。10年间,火爆“出圈”的动画作品与不断倍增的产业规模,共同构成国产动画蓬勃发展的大气象、大趋势。

  动画的发展一直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技术更迭带来电影语言语法的更新。然而,影像的内涵是文化,艺术创作又是个性化的,我们依然要坚守中华文化独有的审美意蕴、思想品格。

  随着“动画不仅是拍给儿童看”的观念深入人心,专家提醒要防止走向另一种不均衡。把近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做一个对比会发现,面向全年龄段的动画电影涌现不少精品力作,但亲子类动画大多市场表现不太出色。

  

  “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逆转时空》取得近20亿元的票房,在“六一”儿童节和接下来的暑期档,《白蛇:浮生》等国产动画新片和多部海外动画电影有望与观众见面;水墨动画长片《斑羚飞渡》、由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衍生的大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续集等出现在多个出品机构的片单里,2024年的动画电影市场令人期待。

  据有关方面统计,2013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为870.85亿元,2023年仅广州的动漫游戏集群营收就有约1300亿元。10年间,火爆“出圈”的动画作品与不断倍增的产业规模,共同构成国产动画蓬勃发展的大气象、大趋势,不仅提振了行业信心,也培养了一大批忠实受众。

  10年来,我们不止一次听到“国漫崛起”的热血宣言,在这当中,有中国观众对国产动画的热爱和自豪,也有厚望与期盼。支撑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要素有哪些,国产动画如何走得更远?

  连日来,我们走访艺术院校、制片公司、行业协会,在国产动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寻找答案。

  无论作品数量还是票房表现,国产动画都树立了“主场优势”

  我们走进位于北京一号地国际艺术园区的追光动画。在这里,《小门神》《白蛇:缘起》《新神榜:杨戬》《长安三万里》等动画电影从灵感变为影像。一条现代化的动画电影创作生产链清晰呈现:设计、故事板、模型、材质、三维分镜、绑定、动画、剪辑、特效和灯光,分类细致,排布有序。成立11年,追光动画推出“新传说”“新神榜”“新文化”系列共8部动画电影,“新文化”系列开篇之作《长安三万里》获得18.24亿元的票房和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的殊荣。

  “不久后,我们将搬到新的园区,办公区将由现在的5000平方米扩大到12000平方米,团队也将由现在的300多人扩充到600人。”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于洲说,“我们将扩大产能,计划从一年推出一部作品变成‘一年两部’,因为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现实和预期,给了动画人开拓事业的底气。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上映33部动画电影,总票房为16.4亿元,国产动画占比为38%。2023年新上映动画电影62部,累计票房79.98亿元,其中,国产动画37部(含港澳台);票房在10亿元以上的2部动画电影均为国产片。无论作品数量还是票房表现,国产动画电影都树立了自己的“主场优势”,也在观众中赢得信任与口碑。

  “优势”并非天赋,而是靠一部部优质作品累积。访谈中,很多人谈到2015年暑期档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该片取得近10亿元的票房成绩,打破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天花板”,也打开了创作空间。此后,《大鱼海棠》《小门神》《罗小黑战记》《姜子牙》《新神榜:杨戬》《深海》以及“熊出没”系列等国产动画电影接连上映,动画产业在一部部作品的积累中转型升级。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超过50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迄今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创作涌现活力,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为好作品持续诞生培厚土壤。国产动画的发展与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步。政策的长期扶持和精准引导是重要驱动力。2002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出台大量政策,从限播措施、税收优惠、版权规范等多方面全力扶持。尤其是,《“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将“扶持优秀动画电影创作生产”列入“新时代电影精品战略”,《“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提升动漫产业质量效益、打造中国动漫品牌、促进动漫“全产业链”和“全年龄段”发展作为重点。20多年来,先后出台30余项相关政策,强有力的引导下,资金和人才向动画聚集,国产动画在厚积薄发中迎来黄金发展期。

  传统文化需要创新表达,题材内容大有开拓空间

  在位于北京电影学院的数字影视动画创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的学术团队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青年学者,正在讨论人工智能与动画的结合。孙立军说:“动画的发展一直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技术更迭带来电影语言语法的更新。由无形生成有形、由无声生出有声,人工智能正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然而,影像的内涵是文化,艺术创作又是个性化的,我们依然要坚守中华文化独有的审美意蕴、思想品格。”

  北京电影学院的动画专业先后走出《三个和尚》导演阿达、《哪吒闹海》导演严定宪、《雪孩子》导演林文肖、《鹬蚌相争》导演胡进庆等众多人才。上述作品以及上海美影厂出品的一大批经典动画,奠定了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和中国动画以形写神、传神写意的审美风格。

  近年来国产动画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故事、中国风格这一创作自觉和审美接受的双重回归。中国审美将国产动画创作者与观众凝聚在一起,背后是更为深沉的文化自信。访谈中,不论学界还是业界都认为要“走一条中国动画自己的路”。

  透过追光动画的8部作品,可以看到一条创作者文化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进阶之路。于洲告诉我们,《小门神》在国外上映时,曾被认为是外国动画,从《白蛇:缘起》开始,他们有意识地探索中国风和中国审美,在人物的表演上力求含蓄克制,契合东方气质,而观众也给出了热烈回应。

  近年来赢得观众喜欢的国产动画电影,既有对民族动画和传统文化的接续传承,也有富于现代意识的当代表达。观众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看到,纵使人生不如意,大圣也终究会“归来”,从大圣那战旗一样迎风招展、威风凛凛的斗篷上,获得的是奋斗的勇气。《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就像多数人“自己家的孩子”,而《姜子牙》讨论的是天下苍生与个体生命的命题。

  造型设计和视觉呈现也有意识地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华美学思想中汲取营养。甲骨铭文、玄鸟神兽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造像和壁画艺术、中国传统服装、民族音乐、传统舞蹈等经由创造性转化,在动画电影中更加灵动地呈现。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盘剑认为,近年来,国产动画开辟出一条区别于他国动画、重建动画民族性的新道路,以恢弘博大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作为母本,加入观众喜闻乐见、引发共鸣的时代元素,借助国际化的数字制作手段,实现对中国传统故事的改写。

  传统文化成为热门题材,专家提醒也要谨防在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形成新的模式化。在孙立军看来,民族民间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以及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动画都大有开拓空间。多年前,前者孕育出《猴子捞月》《阿凡提的故事》等经典之作,后者涌现《黑猫警长》这样的科幻风格。与近年来现实题材故事片的突破相比,动画创作略显滞后。以2015年到2023年的“金鸡奖”获奖影片为例,获得最佳故事片奖的以现实题材影片为主,而获得最佳美术片奖的除了《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熊出没·重返地球》,其余都是神话传说或者传统故事改编。即使出现了《深海》《茶啊二中》《雄狮少年》等现实题材动画,受众反馈也不及传统神话题材的作品,不得不让人深思。再者,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折纸动画、皮影动画、木偶动画等曾让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之林中独树一帜,这些传统资源在新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也应形成新的经典。

  国产动画的崛起不是一句口号,而应是一个个脚印

  2022年,中国动画学会对国内外动画行业开展两个月的调研,初步摸清中国动画的“家底”,形成数万字的报告。透过这份报告,我们看到中国动画的发展脉络和大有可为的未来。

  “作为一种瑰丽、奇幻的影像艺术类型,动画深度参与数字媒体时代的生活,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动画与社会发展密切交织,游戏、建筑、医疗、教育以及文旅、虚拟现实等与动画的关联度正在提升。我们相信,小小动画可以有大大的作为。”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认为,不断提高作品的原创力、产业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国产动画电影就能够“行得更远”。

  走访中,我们感受到国产动画在技术应用方面已经比肩世界一流。《秋实》等入选海外知名电影节奖项;《白蛇2:青蛇劫起》被奈飞购得全球独家流媒体版权,上线首周位居非英语片播放量全球第三位,连续3周保持前十位……鲜明浓郁的中国审美与精良考究的制作水准,成为国产动画吸引海外观众的要素。创意、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决定动画的品质和传播力,而后续产业链的开发也有赖于动画形象IP的原创度。

  随着“动画不仅是拍给儿童看”的观念深入人心,专家提醒要防止走向另一种不均衡。把近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做一个对比会发现,像《长安三万里》《深海》这样面向全年龄段的动画电影涌现不少精品力作,但亲子类动画大多市场表现不太出色。这一方面源于当前电影市场的主要观众偏年轻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亲子类动画的质量有待提升。在孙立军看来,动画始终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创作者不能忘记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一定要牢记动画的社会责任。作为美育的一种方式,寓教于乐的亲子类动画需要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更需要主创抱有为孩子创作的情怀。

  动画被誉为“无烟的重工业”,动画的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功能可以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专家认为,国产动画电影对社会的贡献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国际上看,“动画强国”大都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有的国家,动画产业成为兼顾商业价值和文化战略的复合型强势产业。有的国家,以漫画为起点形成产业链,动漫产业已超越汽车、房地产、钢铁等传统行业,成为国家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中国动画要走一条自己的路,也包括探索一条产业链健全、产业模式成熟且完整的路。“熊出没”的IP授权和衍生产业链做出诸多探索。“熊出没”品牌已陆续推出12部系列动画片、10部院线电影、2部电视电影,并衍生出舞台剧、图书、有声内容等,授权品类涵盖食品、玩具、服装、3C、家居等,横跨20多个行业。但从整体来看,在健全产业链方面,国产动画仍需练内功、补短板。

  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电视动画片、网络动画番剧以及动画短视频、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等形成了不同赛道,供应链模式也在转变。中国动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萌认为,动画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加强与文旅、金融、传媒、出版、游戏等行业的互动合作。

  国产动画的崛起不是一句口号,而应是动画人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呈现好作品的必然结果。

  

  版式设计: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0日 2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