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国魔幻之旅

发布时间:2024-04-28 05:00:20 来源: sp20240428

  火辣、辛辣、香辣、糊辣、酸辣、糟辣,火锅、香锅、烧烤、麻辣烫……零零总总的辣,成就了中国人的口舌之欲,热辣火爆、痛并快乐。

  自15世纪起,西方掀起开辟新航路的热潮,辣椒随后离开原产地美洲,开始世界征程。16世纪晚期,辣椒分别经“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番椒”“海椒”的别称,既表明其舶来身份,又证明了其传播路径。

辣椒在世界传播路线简图。(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关于“辣椒”最早的记载,见于明晚期高镰撰写的《遵生八笺》,其抵达中国的具体时间和传播路径已不可详考,不过人们对它自江浙沿海经长江流域,向内陆、西南、北方扩展的主流传播路径,大体无异议。

  不过,在中国,辣椒最初的用途仅限观赏,如昆曲《牡丹亭》“冥判”唱词中,就用“辣椒花”为暗喻。直到清康熙年间,据《思州府志》记载:“海椒,土苗用以代盐”,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创我国食辣椒先河,辣味自此正式加入中国传统“三辛”“五味”之列,提味去腥,驱寒祛湿,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

全国吃辣地图。(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01

  食辣之初

  贵州人敢于天下先食辣,是出于盐的匮乏。贵州不产盐,食盐全仰外地,奇缺且价昂,“以酸代盐”“以酸补盐”遂成为主流。当辣椒自湖广(湖南湖北)地区通达贵州,居于大山腹地、尤受缺盐之苦的当地各民族顿时大开脑洞,将这个能带来舌尖痛感的“漂亮东西”,或锤或烤或蒸或汆或酿,开发出多种食辣方式。苗族、侗族更将辣椒与本民族最擅长的发酵酸工艺联手,与红酸、鱼酱、肉鲊入菜入汤,对抗寡味、困苦、湿冷的日常。很快如《思州府志》所记,食辣成为当地普遍现象。

  吃辣,是生活智慧,也是平民饮食的一大胜利。

糟辣鱼。(图片来源:贵州卫视微信公众号)

  在主打酸辣的贵味美食中,侗族糟辣鱼、苗族酸汤鱼、瑶族鸟鲊、彝族烙锅辣椒、布依族辣椒骨等广为人知。

  贵州遵义茅台镇的仡佬族人把糯米粉与茅台酒搅拌,填入去籽辣椒,入坛发酵月余,取出食用时便是辣香酸香酒香的“莽尖儿”,比近期大热的酱香拿铁,足足早了近400年。

  在与贵州风土风情相近的云南,食辣风潮亦攻城略地。辛辣、糊辣味型迎头赶上,米线、菌子、干巴、包烧、黑白三剁等等,哪样都离不开辣椒,创新出最丰富多彩的食辣文化……辣椒几乎占据了云南各民族的每张餐桌。

各式辣椒小菜。(拉姆 供图)

  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辣椒也最能出新花样。多依果、百香果、树番茄、青芒果、酸木瓜或切块或舂碎,与辣椒共建“水果辣椒蘸”大家庭,清香酸辣刺激。世界最辣辣椒之一、本地产野生的“涮涮辣”,据说其辣度能令大象疯狂。但当它与牛苦肠在傣族人家厨房相遇,又成就了傣族传统药膳佳肴——撒撇,生牛肉糜被它驯服得鲜香嫩滑。在凶狠霸道的撒撇面前,同样经辣椒加持的黔东南黑暗料理“百草汤(牛瘪汤)”也得尊它一声“大哥”。

  02

  燎原之味

  食辣之风一开,自贵州迅速调头湖广,杀个回马枪:鲜辣、咸辣、油辣,剁椒、泡椒、盐辣椒、豆豉辣椒,辣椒炒肉、剁椒鱼头、姜辣蛇、重辣系列“口味菜”,辣得凌厉霸道。苗家人灌辣子从年头吃到年尾,侗乡待客必请“吃辣椒”,土家族白辣椒通行三湘大地……湘人嗜辣之甚,不分老幼,不分民族。

  辣椒甚至融入了湖广人的精神气质:霸蛮、火爆,作为湖南人的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曾对斯诺说:“革命者都爱吃辣椒。”

  辣椒的征途从未停止过。清顺治、康熙两朝数十年间,湖广、福建等十余省移民大量内移至四川盆地、汉水谷地、秦巴山区。“湖广填四川”“湖广填陕南”带来人口大迁移大融合,辣椒在新的地域,碰撞出新的烹饪智慧。嘉庆以后,黔、湘、川、赣等省已有“种以为蔬”“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的记载,徐心余在《蜀游闻见录》中写道:“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相对湘菜重辣,川人更“好辛香”、重麻辣。在四川,辣椒与中国传统“三辛”得到了完美结合,杂糅出味型多样的复合味。席卷全国的火锅、串串、燃面、麻辣烫自不言待,亲民平和、调味丰富的蓉派川菜,精工细作、辣厚味丰的盐帮菜,用料大胆、鲜辣刺激的江湖菜,彝族坨坨肉、羌族风酱肉、摩梭人猪膘肉,都离不开辣椒的加持,让四川享有了“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

  食辣之风吹至陕南,立刻越过秦岭淮河,抵达中国北方,形成“南酱北粉”格局。石碾碾压的“辘辘”声,取代了石臼舂捣的“拓拓”声。

  03

  北方之旅

  辣椒进入我国北方,除主流传播路线外,还另有路径——由西亚至新疆,又经河西走廊,抵达甘、青、陕等地。北方具体何地、何时开始食辣,无法详考,但至清道光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普遍开始食用辣椒。

  为对抗湿热和腐败,南方人处理辣椒的手法精细且多样,发酵成酱是主流。北方人则粗犷简单许多,辣子磨面,粗细多种,方便即食即用,平衡香辣与口感,求香大于求辣。蒙古族手把羊肉、裕固族羊背子、撒拉族白斩鸡、维吾尔族馕坑肉,辣料一蘸,各自辣的精彩。

  西北人嗜好油泼辣子,陕西“八大怪”中“油泼辣子一道菜”,关中民谣唱“吃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没油泼辣子嘟嘟囔囔”。陕西人至爱秦椒,青海人钟情循化椒,新疆人独尊安集海辣皮子,滚油一汆,现泼现吃,香气十足。山西喜酸食辣,刀削面饸烙面桌上一摆,几勺辣子调陈醋,寡淡生活瞬间活色生香。甘肃炕辣子、宝鸡辣子火锅、回族麻辣羊蹄、藏族香辣牦牛肉,茶卡盐加辣椒籽小火炒熟,又是一道菜。

麻辣羊蹄。(拉姆 供图)

  1876年,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湘辣也随之抵达新疆。新中国成立后,“八千湘女进天山”“上山下乡”“西部大开发”“援疆”“援建”……一代代“口里人”投身新疆火热的生活,也诞生了融合内地食辣风格的当代新疆菜。如“兵团菜”大盘鸡、辣子鸡,凉菜皮辣红,新疆贵州炒米粉,宁青改良版椒麻鸡等等。维吾尔族传统烤羊肉串,更是携手“烧烤三宝(辣椒、孜然、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新疆馕坑烤肉。(拉姆 供图)

  还有东北。辣椒经由日本进入朝鲜半岛,再入境我国东北地区,与大豆、大白菜、玉米等地产联姻,缔造出抹料、辣白菜、辣酱、酱汤、酱菜等东北特色美食,主打“妈妈味道”。如今,吉林省辣椒种植面积、消耗量和嗜辣程度,领东三省之首。

辣白菜。(拉姆 供图)

  04

  从“以辣代盐”到“无辣不欢”

  辣在中国人舌尖上起舞的历史虽不足400年,但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品种已达180余种。借助现代农业技术,甚至南沙群岛、西藏阿里,都建有辣椒种植基地。中国已成为重要的辣椒生产国、出口国和主要消费国。

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分布。(图片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常见辣椒及特点。(图片来源:长江蔬菜)

  在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一日千里的现代交通及物流的今天,人类交流和迁徙的便捷、密集前所未有。辣椒更由此打通了南北饮食习性壁垒,食辣被赋予了解压放松、快乐社交等多重属性:辣子沙司、辣椒蛋糕、辣子冰激淋、辣子冰饮、辣子巧克力等天马行空的食辣新创意,层出不穷。

  从“以辣代盐”到“无辣不欢”,中国人用玲珑巧思创造性地食用辣椒。辣椒栖身于中国人的行囊中,奔走于南岭走廊、藏彝走廊、河西走廊……在行走中见识中国地域、生态、民族的参差多态,见证各民族千百年来的迁徙、交融。

  这,的确“很中国”。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才丽媛

  审核 | 蓝希峰

  制作 | 胡琪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湃】